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几乎百分之八十的人在结算时都会习惯性的打开付款码,等待店员为我们结算。
可为啥超市的扫码枪那么厉害,根本就不用我们输密码呢?这样的交易方式不可能会出现资金隐患吗?
这些年扫码支付已经涵盖了我们日常支付场景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我们在超市或者大型商场购物结算时。
大部分的年轻人大部分会选择电子支付,结账时只用展示一下付款码,店员用扫码枪一扫,轻轻松松完成交易。
很多人也会有疑问,明明输密码是保障我们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为什么在打开二维码之后真正付钱的环节却不用了?
如果没有开通免密支付,微信和支付宝在支付界面时就会经常的跳出开通免密支付的提示,一不小心就会将这个功能开通了。
免密支付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收银效率和加快支付速度,支付宝的使用大多数的场景都是小额交易。
在现实情况中还会有忘记密码、网络差等等各种各样的因素,这就让排队的时间无限延长了。
根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移动支付用户已经突破10亿,像这样的免密支付场景每天发生的交易次数超过5亿。
实际上扫码枪的普及与移动支付的不断延伸密不可分,最初它是为了应对移动支付用户量激增的需求。
商家通过扫码枪进行交易,不仅提高了支付的速度和便捷性,也减少了纸币交易带来的找零、收款等不便。
但凡事都有正反面,慢慢的变多的人开始担心这样的支付方式会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
一旦手机不慎遗失或支付码不慎落入他人之手,就可能为资金被盗开启方便之门。
尽管支付宝和微信已采取一定的措施,让付款码每分钟自动更换,以此减少被盗用的风险。
安全专家特别提醒,对那些账户余额较多,或是频繁处理大额交易的用户来说,关闭免密支付服务并开启交易短信提醒功能才能给我们的账户上一套双保险。
每当有交易产生,我们都能即刻收到消息,迅速察觉任何非正常的交易活动,从而保护自身的财产安全。
虽然最后通过支付宝的保险服务挽回了损失,但还是说明移动支付的风险依然是存在的。
问题就是出在很多人不小心开通了免密支付的选项,结果在紧急状况下无法控制资金流向。
哪有那么容易,国家和监管部门也发现了扫码枪背后的风险性,所以并非任何一个人都能轻松购得。
支付平台会也会对商家的资质进行反复筛查,确保每一笔扫码交易都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
扫码枪并不是每个商家都能随意使用的,为保护用户的资金安全,平台在商家端设置了多重审核机制。
层层监管之下也是在最大限度的保证我们的资金安全,所以商家的审核机制是扫码付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插卡支付环节繁复,涉及插卡、输密码及等待银行确认,整一个流程耗时几十秒以上,显得较为拖沓。
扫码付那是相当便捷,尤其是启用免密支付后商品一扫即付,支付信息随即抵达顾客手机,极大的提升了交易的顺畅度。
相对传统的插卡支付虽慢,其多重验证步骤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安全性,孰优孰劣还真是不好评判。
既然免密支付存在风险,我们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财产安全呢?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是关闭免密支付功能。
只需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的设置中关闭免密选项,每次支付时就需要再次输入密码或使用指纹、面部识别,这极大的提升了安全性。
另外建议开启支付短信提醒功能,这样每次交易都会有实时通知,帮助用户第一时间掌握资金动向。
开启支付短信通知的人,一旦遇到资金可能被盗的风险,就能更快踩下刹车及时止损。
另外手机别随随便便借给别人,尤其是在人多眼杂的地方,小心付款码一不小心就曝光了。
一定不要提前打开付款码,虽然二维码的有效性很短暂,在排队等候付款时,还是该尽量避免随意展示付款码。
拿韩国的KakaoPay来说,这个支付应用也采用了无需密码的便捷支付选项,也有一系列用户遭遇了资金失窃事件。
最终只能规定所有支付交易需经过指纹验证或面部识别的二次授权,这才算稍微遏制了风险。
我国的支付平台虽没强制要求使用生物识别技术,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平台慢慢的开始引入更多的安全防护措施。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不断延伸,我国的支付安全机制也有望继续升级,可能会引入类似的强制验证机制,以进一步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